近日,在西藏自治區江孜縣熱龍鄉,由戶外品牌“始祖鳥”贊助藝術家蔡國強舉辦的煙花秀,引發爭議。人們擔憂,位于高海拔地區的西藏生態環境脆弱,一旦遭到破壞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。
21日,日喀則市發布情況通報稱,已成立調查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核查,后續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。“始祖鳥”也就此事發布致歉信,表示誠懇接受所有的批評和建議,稱“有責任在政府部門監管下,配合藝術家團隊對該項目全過程的環境生態影響進行復核,邀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機構,開展嚴謹而透明的評估工作!辈虈鴱姽ぷ魇乙蚕蚬娭虑,表示“確實存在很多考慮不周之處”。
面對“生態破壞風險”的質疑,主辦方回應稱,使用的煙花彩色粉均為生物可降解材料,排放符合環保標準,且燃放等級為最低風險,此外還制定了預防、監測和恢復的全鏈條方案,包括轉移牲畜、引導小型動物離開以及燃放后的清潔等措施。
但據記者了解,青藏高原年均溫較低,生物活性較低,限制生物降解能力。盡管主辦方宣稱使用“生物可降解彩色粉”,但相關專家表示,實驗表明,這類材料在高寒環境中的分解時間比平原更長,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長期污染土壤和水源。
視頻顯示,煙花沿山脊“貼地燃放”,形成連片裸露區域。燃放點附近的熱龍鄉馬玉村村民尼瑪多吉告訴記者:“我們的切身感受是,這不僅影響環境,也驚擾了村民,而且味道很濃,大家擔心可能會影響周圍的動植物!
記者采訪了多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專家。專家認為,煙花表演區域海拔為4500-5500米,屬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與流石灘過渡帶,區域生態保護具有顯著脆弱性。
植物學家顧有容說,當地土壤結構不穩定,地表僅覆蓋10厘米左右的草氈層,由密集交織的草根與有機質構成,起到固碳、保水和防止風蝕的作用。草氈層下方是幾乎不含微生物的貧瘠母質層,一旦被破壞,植被恢復需數十年至百年,并且爆破產生的沖擊波可能導致草甸土層松動,引發小規;禄蚰嗍鳌
中國林學會自然教育師楊旭介紹,當地植被生長周期漫長,高寒草甸植物每年生長期很短。爆破產生的沖擊波可能直接破壞植物根系,導致無法結籽,帶來不可逆的影響。她還認為,項目方聲稱的“翻土修復”可能將污染物埋入深層土壤,反而加劇生態惡化。
熱龍鄉煙花表演區域地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,是多種高原物種的棲息地和覓食地。
在西藏從事高原生物研究的相關專家介紹,雪豹是青藏高原頂級捕食者,對聲、光刺激極度敏感。煙花產生的噪音可能導致其聽力受到影響,出現應激反應。而當地的鼠兔與旱獺等小型動物是雪豹的重要食物來源,項目方試圖用鹽磚引導鼠兔等物種離開,但實際效果可能很有限,而爆破可能直接摧毀小型動物巢穴,破壞整個食物鏈。
眾所周知,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,其生態系統具有完整性、穩定性與脆弱性的特點,任何人類活動都必須以“最小干擾”為前提。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規定,禁止破壞自然景觀和草原植被、獵捕和采集野生動植物。
多位受訪專家和當地干部群眾表示,保護西藏生態環境,必須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、硬措施,決不能允許任何人打著“藝術表達”的旗號破壞自然,更容不得任何人突破生態紅線。
新華社“新華視點”記者李鍵、洛卓嘉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