矢志不渝以“硬舉措”提升“軟環境”
惠州日報評論員
日前,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40條重點舉措,圍繞政務服務、公平競爭、知識產權、監管執法、質量標準、消費環境、協同共治和智慧平臺等八大領域,推出一系列針對性強、實效突出的具體措施。從簡易許可事項“1日辦結”的審批提速,到建立“無事不擾”清單的監管創新,再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精準服務……這些舉措不僅是積極回應企業關切,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又一務實行動,更是惠州對標大灣區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。
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生長之土、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。近年來,惠州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,不斷營造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軟環境,成效顯著。從深度拓展“一網協同”“一網通辦”“一網統管”應用場景,打造“惠幫辦2.0”服務體系,到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,深化工程建設項目“多測合一”改革,進一步壓縮聯合驗收等審批時間,再到整合建立重大項目指揮部,加快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,推廣惠企政策精準推送、“免申即享”,“惠民速辦”一體化平臺上線運行……惠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、以服務為核心,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升級。截至今年8月,全市實有經營主體突破94萬戶,其中企業35.6萬戶,同比增長7.04%,這正是市場對惠州營商環境投下的“信任票”。
此次出臺的40條重點舉措,突出體現了營商環境中“有效市場”和“有為政府”的更好結合。一方面,通過行政審批提質增效、商事登記便利化再提速,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;另一方面,通過強化公平競爭審查、創新監管執法機制,打造高效包容的監管環境,致力于構建公平、透明、可預期的市場環境。特別是建立“無事不擾”清單,推行適用“首違不罰、輕微免罰”等做法,直擊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痛點,有助于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,保護企業發展的積極性。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40條中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4條具體舉措,包括支持高價值專利培育、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質增量等,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,更體現了引導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前瞻布局。與此同時,對食品、藥品、特種設備等領域堅決筑牢安全底線,開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的“鐵拳”行動,則彰顯了監管“紅線”意識,為企業公平競爭和群眾消費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,代表著一座城市的“軟實力”。此次出臺40條重點舉措,既是惠州對中央和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的深入貫徹落實,也是在新起點上對標大灣區先進、實現自我超越的主動作為。隨著這些舉措的逐步落地,必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、增強企業信心,為惠州集聚更多優質資源、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。
水深則魚悅,城強則賈興。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,需要久久為功、持續發力。我們要主動作為、真抓實干,矢志不渝以“硬舉措”提升“軟環境”,以“釘釘子”精神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,不斷增強經營主體的獲得感、滿意度,為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。